我國特鋼產量占比偏低,未來消費增長空間巨大!陡咂焚|特殊鋼科技發展“十二五”專項規劃》指出,全球特鋼占比在10~15%,其中日本、德國和美國等制造業發達國家的特鋼更高,這些國家的特鋼占比較高一方面來自于特鋼消費高,另一方面也是粗鋼消費減少帶來的結果。2019年我國的粗鋼表觀消費量有望達到10億噸,同時隨著城鎮化率的提升和國家步入后工業化階段,我國的特鋼消費量理論上最高可以達到1.9億噸,增長空間高達300%,增量主要來自于汽車、飛機高鐵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領域。
高端品種供給不足,低端競爭力較強
在具體的特鋼產品構成方面,我國與國外發達經濟體亦有一定的差距。國內特鋼企業產品中,合金鋼和不銹鋼產品比重只有31%左右,與歐美國家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。我國主要特鋼企業的產品一般分為非合金鋼、低合金鋼、合金鋼和不銹鋼,國內高附加值的合金鋼,尤其是高合金鋼的比例明顯低于國外。
重點優特鋼企業粗鋼產量逐年增加
2018年,我國重點優特鋼企業共產粗鋼1.2億噸,比2017年同期上升0.062億噸,同比增長5%。其中非合金鋼產量4647萬噸,同比上升7%;低合金鋼產量3731萬噸,較上年稍有下降;合金鋼產量3457萬噸,同比增長11%。
特鋼各細分種類發展各不相同
低合金鋼
2014-2018年國內重點優特鋼企業低合金鋼產量整體呈現波動的態勢,2015年下跌超過14%,隨后又恢復了增長,到2018年國內重點優特鋼企業低合金鋼產量已經達到3731萬噸,較2017年稍有下降。
非合金鋼
2014-2018年國內重點優特鋼企業特殊質量非合金鋼產量整體處于波動狀態。2018年,全國重點優特鋼企業共生產非合金鋼4647萬噸,同比增長7%。
合金鋼
2010年以來,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,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,目前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12%,近幾年來,我國全面實施“中國制造2025”,啟動創建了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國家級示范區,持續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!爸袊圃2025”的高端裝備創新、智能制造、工業強基、綠色制造、制造業創新中心這五大工程全面深入實施,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模式等不斷涌現,一大批技術進入國際市場第一方陣。而這些行業的發展,合金鋼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2014-2018年國內重點優特鋼企業合金鋼產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,而且2017-2018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,年增長率超過10%。2018年國內重點優特鋼企業合金鋼產量達到3157萬噸,較2017年同比增加11%。
不銹鋼
2014-2018年國內重點優特鋼企業不銹鋼產量呈現波動態勢,在2016年達到階段性高點680萬噸,2018年為641萬噸,較2017年增加2%。
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中國特鋼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。